您的位置: 首页-> 实习实训
1.投资与建设规模
投资规模——总投资200万元,建筑面积**平方米,是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和重庆市财政局共同批准立项建设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拥有智能数控设备、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及长城、长安等汽车整车及汽车零部件、配件的生产制造等产业支撑。
设施建设——实训基地规划建设四大实训中心: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汽车制造与检测、新能源汽车制造与检测,覆盖数控、汽车、电子等专业,服务于智能装备产业。数控技术应用基地设备总值1300万元,汽车实训基地设备总值800余万元,占地面积分别为8000平方米和10000平方米,建有7个校内理实一体化车间和专业实训室,并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5个。
2.建设目标与培训成效
建设目标——重点围绕机制建设、实训室建设、实践教学及资源、实训教师队伍、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五个方面建成集实践教学、培训、生产、技术服务和创新研发于一体的多元化、开放性综合实训基地。
教学模式——实行“七合一”+岗课赛证融通实训教学模式?!捌吆弦弧奔醋ㄒ蹬嘤芰τ肫笠抵耙的芰弦弧⒆ㄒ到萄П曜加肫笠蹈谖槐曜己弦?、专业现代学徒与企业工匠学徒合一、专业实训课程与企业生产项目合一、专业实训教室与企业生产车间合一、专业师资队伍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一、专业实训评价与企业工作考核合一。
培训成效——面向社会开展社会培训、技术服务、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500人次以上。建设精品课程1门,校内生产性实训400人次,举办2023-2024年重庆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新材料智能生产与产品检验赛项,师生参加技能比赛并获市级一等奖等奖项5个。
3.技术与设施特色
技术应用——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引领,积极开展教学、实习实训、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技能大赛、技术检测、工程训练、标准制订等,校企共同建设数控车铣加工“1+X”考点、共同开发多轴数控加工生产、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增材制造设备操作与维护、机器视觉系统应用等实训项目,将高端装备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深度融入实训教学体系,服务智能装备产业发展;
特色服务——基于生产和技术服务于一体,构建“教学—实训—研发—服务”一体化平台,破解传统实训“进不去、看不到、动不了”的痛点;建立形成共建共享、多元开放的运营机制,服务包括在校学生、新型农民工、企业员工、社会转岗与技能提升人员等。
合作机构——与重庆华中数控技术有限公司、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重庆长城汽车有限公司、重庆西源凸轮轴有限公司、重庆新泰机械有限公司、重庆长运集团、重庆渝之星等1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并参与“4+5”校企合作示范产教联盟,合作院校有重庆市农业机械化学校、重庆永川职业教育中心、重庆市工业高级技工学校、重庆科技职业学院、重庆水利水电职业学院等10余所院校。
4.社会服务与产业联动
社会效益——基于学校示范性校企合作项目、中德诺浩项目、现代学徒制试点、1+X试点项目建设基础,与重庆华中数控、长城汽车、中船重工红江厂等十余家优质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直接对接行业需求,开展社会培训、技术服务、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500人次以上,带动就业上千人。开展生产性实训400人次以上,经济效益达40万元。
影响辐射——与多所院校合作,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与“智改数转”创新融合,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吸引贵州习水县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办学)、铜梁职教中心、广西梧州教育局等校级领导参观交流20余次,对口支援贵州习水职教中心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5.未来发展目标
《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需求目录(2023-2025)》预计到2025年,重庆市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增量需求约17万人,与制造业密切相关并高度融合的装备产业人才需求增量1.68万人。永川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枢纽节点、桥头堡城市,国家定位的现代制造业基地、西部职教基地。我校高端装备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将继续秉承“博学强技、经世济民”的校训,对接区域支柱产业,深度融入产业链,构建产教融合生态,持续打造集产、学、研、训、证于一体的“七合一”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持续培养更多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类人才,有效服务区域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